低温冲击镇痛治疗仪
低温冲击疗镇痛仪采用的是国际认可的神经性超低温刺激技术(NeuroCryoStimulation, NCS),液体CO₂通过治疗枪喷射出,由于压力迅速下降而产生急剧的降温,皮肤温度(约32℃)在极短时间内(约30秒)骤降至4℃以下,结合气体的压力和振动,会产生增强的神经反射效果。疼痛和温度经由皮肤感知后通过脊髓丘脑侧束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皮层,而压力和触感则是通过腹侧脊髓丘脑束传递,激发的中枢神经反射,首先激发表面的血管收缩,之后会激发深度的血管舒张,这种血管舒张可以移除炎症介质,例如血清素(血管收缩素),以及前列腺素、组胺、细胞分裂素。这样可以快速降低导致水肿以及血肿的炎症介质数量。炎症导致的血管渗透失调选择透过性失效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恢复正常,从而使炎症介质被吸收并通过静脉系统移除。同时通过激励淋巴管加速淋巴导流,有助于快速的消肿,*终达到镇痛、消肿、抗炎、肌松的治疗效果。
产品特点:
● -60℃以下的冷冻疗法。
● 超低温作用使皮肤快速降温,30秒内使皮温从32℃降到4℃以下。
● 诱发机体产生“热冲击”(ThermalShock)效应,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反应(渗透加强,炎症介质移除,镇痛等)。
● 达到马上消肿、立即缓痛、解除痉挛、准确修复、抑制恶化的作用。
● 是一项独立的治疗手段。
● 是一种替代性的新兴治疗方法。
应用于:疼痛科、骨科、外科(创伤)、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内科(风湿病)、急诊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
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和疼痛能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应激反应,其结果是导致水钠潴留、血糖升高等过度代谢状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术后的康复。神经内分泌的应激反应还是术后高凝状态的主要因素。高凝状态可以引起深静脉血栓、心肌缺血、血管移植失败等。未得到控制的术后疼痛还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果是上腹部和胸部的手术,疼痛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导致肺部并发症。此外,急性疼痛若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也有可能转为慢性疼痛。
缓解术后疼痛的常用方法是口服镇痛药、神经阻滞治疗,以及物理疗法。近几年低温冷疗在临床镇痛应用较多,低温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低疼痛。同时,由于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因而减轻了组织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引起的疼痛。
疼痛有可能折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必须摒除“疼痛能忍就忍,能不吃药就不吃药”的观念。疼痛时寻求合理规范的治疗才是解决疼痛的正确途径。
TST疗法的特性—作用机理
代谢激活效应
首先引起表层血管保护性收缩,随后深层血管反射性扩张以保护受冷组织,继而产生循环的血管舒缩反应。加速免疫反应的发生,激活静脉和淋巴系统,促进多余体液和炎症介质吸收,快速消肿,有效抗炎。
镇痛效应
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由细纤维进行传导,而低温冲击使机体产生温度觉、触觉和压力觉等一般感觉,激活粗纤维,关闭闸门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
热冲击
导致皮肤和皮下受体激活,包括伤害感受器,罗菲尼小体(对温度变化 反应)和帕西尼氏小体(对压力敏感); 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间脑,触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自发的神经反射; 在首次血管收缩之后会产生深度的血管舒张,促进机体产热,形成热冲击(thermal 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