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冲击镇痛治疗仪(便携式)-疼痛康复助手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血压、提问、呼吸、脉搏一起,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标志。术后疼痛即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主要是手术本身造成的急性创伤和(或)内脏器官损伤及刺激和引流的刺激引起的,一般高峰期是术后24 - 48小时。
常见的术后疼痛为切口创伤处疼痛,这类疼痛由皮肤感觉引起,疼痛比较表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钝痛;患者深呼吸、咳嗽或翻身时由于切口受到牵引,可产生强烈疼痛,多为锐痛。如有皮下血肿、切口炎症、局部缺血存在,疼痛加重。
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和疼痛能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应激反应,其结果是导致水钠潴留、血糖升高等过度代谢状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术后的康复。神经内分泌的应激反应还是术后高凝状态的主要因素。高凝状态可以引起深静脉血栓、心肌缺血、血管移植失败等。未得到控制的术后疼痛还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果是上腹部和胸部的手术,疼痛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导致肺部并发症。此外,急性疼痛若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也有可能转为慢性疼痛。
缓解术后疼痛的常用方法是口服镇痛药、神经阻滞治疗,以及物理疗法。近几年低温冷疗在临床镇痛应用较多,低温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低疼痛。同时,由于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因而减轻了组织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引起的疼痛。
疼痛有可能折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必须摒除“疼痛能忍就忍,能不吃药就不吃药”的观念。疼痛时寻求合理规范的治疗才是解决疼痛的正确途径。
低温冲击疗法使用*新的神经性低温刺激技术(NeuroCryoStimulation,NCS),将高压(50bar)、超低温(-78℃)的CO2通过喷枪喷射出,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在极短时间内(约30秒)使皮肤温度(约32℃)骤降至4℃以下。通过皮肤感受器的传导使机体迅速作出应激反应,诱发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神经反射,引起大量的生理反应:反复的血管舒缩,血管透过性的恢复,带来热冲击效应,快速达到镇痛、消肿疗效。另外,热冲击结合了二氧化碳的压力,这样的作用类似于人工淋巴引流,加强淋巴回流,促进渗出物的吸收。
低温冲击疗法针对围手术期、急性运动损伤、慢性劳损导致的疼痛均有适宜的治疗方案,是一种直接针对病源,直接作用于病灶,缓解疼痛源头的治疗手段。